本文目录导读:
2024年多哈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于2月10日落下帷幕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以横扫之势包揽全部13枚金牌中的10枚,刷新队史单届世锦赛最佳战绩,17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单人、双人项目中双双夺冠,并以207C动作满分表现征服全场;老将王宗源、陈芋汐同样表现抢眼,分别斩获三金和两金,中国跳水队用绝对实力再次证明“统治级”地位,也为巴黎奥运会注入强心剂。
本届世锦赛共设13个跳水项目,中国队因未参加混双团体赛而错失1金,但在其余项目中实现“全包揽”,这一成绩超越了2019年光州世锦赛的12金(当时共13项),成为世锦赛历史上单届夺金数第二高的队伍,仅次于2011年上海世锦赛的10金(当时共10项)。
“十金是全体队员、教练和后勤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,”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,“从备战期的针对性训练到临场心理调整,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。”据悉,队伍在赛前针对多哈的室外场地、时差及低温环境进行了适应性特训,尤其在动作稳定性上强化了抗干扰能力。
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全红婵的个人秀场,在预赛和半决赛均排名第一后,决赛中她以五跳总分438.20分夺冠,领先亚军、队友陈芋汐28.55分,尤为惊艳的是,她的第四跳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获得7名裁判中的4个满分10分,单跳得分99.00分,再现东京奥运会时的“水花消失术”。
“这个动作我练了快两年,现在终于能稳定发挥了,”全红婵赛后坦言,2023年福冈世锦赛上,她曾因207C失误仅获银牌,此次完美表现被外媒称为“复仇之战”,而在双人10米台项目中,她与陈芋汐搭档以368.82分轻松夺冠,两人组合至今保持国际赛事“不败金身”。
男子3米板项目中,27岁的王宗源延续“定海神针”本色,他在单人决赛中以总分561.20分夺冠,双人赛则与龙道一搭档以458.76分摘金,此外还助力中国队夺得男团冠军,面对英国名将拉弗尔的紧追,王宗源在最后一跳109C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顶住压力,获得106.40分锁定胜局。“年龄不是问题,只要热爱就能继续跳,”这位三届世锦赛冠军赛后表示。
陈芋汐虽在单人10米台不敌全红婵,但双人项目的默契配合仍展现其核心价值,21岁的她赛后笑称:“我和红婵是‘相爱相杀’,竞争让我们共同进步。”15岁小将张家齐在混合双人10米台比赛中搭档黄建杰夺冠,成为本届赛事最年轻的金牌得主。
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,部分外国选手仍带来惊喜,英国名将戴利复出后与威廉姆斯获得男双10米台银牌;墨西哥选手奥坎波在女单3米板决赛中以一套高难度动作摘铜,创本国历史,整体竞争格局未变——中国队在8个奥运项目中7次包揽冠亚军,唯一例外是男双3米板(英国组合抢下一银)。
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赫尔曼评价:“中国队的训练体系和选材机制难以复制,其他国家需要更多时间来缩小差距。”
随着世锦赛落幕,中国跳水队的巴黎奥运名单轮廓初现,全红婵、陈芋汐、王宗源等主力位置稳固,但男子10米台的杨昊、练俊杰,以及女子3米板的昌雅妮、陈艺文仍需通过选拔赛争夺席位,周继红强调:“世锦赛只是中考,奥运会的压力完全不同。”
裁判尺度可能成为变数,本届赛事中,全红婵、陈芋汐的压水花技术屡获高分,但奥运会上东道主选手或受“印象分”加持,队伍已计划在后续训练中增加模拟裁判打分的环节。
从1982年首次参加世锦赛至今,中国跳水队已累计斩获108枚世锦赛金牌,此次十金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“梦之队”精神的传承,正如全红婵所说:“每次站上跳板,我都代表中国,水花压得再小一点,国旗就能升得更高一点。”
(全文共计1987字)
注:本文数据及人物言论为模拟创作,实际赛事细节请以官方报道为准。